less than 1 minute read

这两年开源 OCR 模型真是井喷:DeepSeek-OCR、olmOCR、dots.ocr……名字越来越多,教程也越来越花。但很多朋友踩过的坑大同小异:一到长文档、多页 PDF、复杂排版(页眉页脚、多栏、表格、公式、图表),效果就开始“打折”——漏字、漏段,页眉页脚识别丢失,段落顺序错乱,表格对不齐,最后导出的文本还得人工返工。效率上不去,可靠性也难以让人放心。

我最近把一款开源的新模型 Chandra 拉出来实测,第一次有了“哦,这次真的可用”的感觉。它的定位很清晰:做高质量文档 OCR,并且尽可能恢复原始结构。简单说,不只是“看得懂字”,而是“看得懂文档”。

🚀本篇笔记所对应的视频:

🔥AI智能体相关视频

为什么是 Chandra?

先看几个关键点:

  • 参数与定位:Chandra 约 9B 参数,不是体量怪兽,但专注度很高,目标就是把文档里的结构和要点“捞干净”。
  • 结构化输出:支持直接导出 Markdown / HTML / JSON。这意味着标题层级、段落、列表、表格、图像引用这些结构,尽可能被保留下来,后续就能直接进知识库、搜索系统或排版流程,而不是手工再整理。
  • 多语言与手写体:官方标注 40+ 语言,中文印刷体、中文手写体、表单填写类内容识别都比较稳;医生便笺、问卷、合同这类“格式复杂+手写混排”的场景,它并不是简单“过一遍”,而是尽力恢复结构。
  • 复杂元素友好:在表格、数学公式、报纸多栏、页眉页脚等“高难场景”上,Chandra 的还原度是有说服力的;图表、示意图也能抽取并给出结构化信息(例如图题、说明)。
  • 基准表现:基于公开对比和实际体验,Chandra 在综合表现上超过了 dots.ocr、olmOCR、DeepSeek-OCR 等常见开源方案(尤其是长文档与复杂排版)。这不是“全面碾压”的口号,而是能在关键维度上,给内容团队更稳定的产出。

实测体验:最打动人的三个细节

  1. 页眉页脚、细小文字不再“爱丢”

    很多 OCR 在页面信息密集时容易跳过这些“边角料”。Chandra 在长 PDF 扫描件上,能把页眉页脚、页码等稳定提取,并放回正确位置,后续汇编就顺手很多。

  2. 结构化导出真的能用

    HTML/Markdown/JSON 的导出不是“挂个名”,而是标题层级清楚、段落分明、p 标签/列表/表格组织合理。对于运营、技术团队,复制进 CMS、或者喂给下游解析程序,几乎零改动就能跑。

  3. 复杂排版和混写内容的“韧性”

    模糊扫描、行间重叠的代码段、表格单元格文字互压、学术论文的公式与参考文献、繁体古籍的小字标点……Chandra 的恢复率都很有韧性。不是完美,但明显更省心

上手与部署:既能“快用”,也能“深用”

  • 零门槛体验

    你可以直接用官方的 Web Demo/平台 上传 PDF 看结果;页面支持切换 HTML/Markdown/JSON 视图,适合先评估质量。

  • 本地一键跑(LM Studio)

    搜索“Chandra”,选择 4bit/8bit 量化版本下载,就能在本地快速起跑;对个人工作站和轻量生产环境很友好。

  • 官方仓库部署(Ubuntu)

    熟悉命令行的同学可以按照官方给的流程:git clone 仓库 → uv/pip 安装 → 命令行推理或启动 Web Demo。这样做的好处是:可控、可批量、可集成,方便接入你的数据处理流水线。

适用人群与场景建议

  • 内容团队 / 自媒体 / 编辑部:批量把扫描稿、采访记录、图文混排材料转为结构化素材,二次创作更快。
  • 企业知识库 / 法务档案:合同、表单、制度手册、历史文档的批量数字化与结构保留,方便检索与复用。
  • 学术与科研:论文 PDF 的公式、表格、参考文献抽取;数据再组织更轻松。
  • 教育场景:试卷、练习册、批注笔记的 OCR;注音、符号、页码等细节不再缺失。
  • 历史文献/古籍整理:繁体与标点的保留度较高,后续人工校勘成本更低。

该如何在工作流里落地?

给一个典型的“从试用到生产”的路径供参考:

  1. 小样本试跑:选取你最头疼的几类文档,先通过 Web Demo 验证结构化输出的质量与可用度。
  2. 建立模板:把 HTML/Markdown 的输出样式与你现有 CMS/知识库做一次字段/层级对齐,确定“无痛接入”的模板。
  3. 本地化与自动化:在 LM Studio 或 Ubuntu 部署,用命令行/脚本实现批处理;对接对象存储(如目录监听)、数据库或搜索引擎。
  4. 质量抽检与回标:建立小规模抽检机制,记录失败样本;按场景微调参数或预处理(如分辨率、裁切策略),让模型越跑越稳。
  5. 安全与合规:敏感文档优先本地化运行;对导出的结构化数据进行最小必要字段落库,保留审计日志。

一点理性预期

Chandra 的表现让我对“开源 OCR 真正可用”有了信心,但也需要理性看待:极端模糊、严重倾斜或低对比度的原件,仍可能需要前处理(如增强、去噪、旋转校正);个别复杂表格或稀有公式体例,也可能需要微调或人工复核。好消息是,它在长文档稳定性、结构化输出质量这些关键指标上,已经足以支撑“把活儿交给它,再做抽检”的实战工作流。


一句话总结:如果你在找一款开源、可本地化、对复杂文档友好、且能直接产出可用结构化结果的 OCR,Chandra 值得立刻加入你的工具箱。它不是“所有维度都第一”的神话,但在真正重要的环节——长文档不漏、结构不丢、结果能用——它做得足够好。欢迎你也跑一跑,看看它能不能把你的文档流程“理顺”起来。

🚀笔记

curl -LsSf https://astral.sh/uv/install.sh | sh

git clone https://github.com/datalab-to/chandra.git
cd chandra

uv sync

source .venv/bin/activate

pip install chandra-ocr

ulimit -n 65535

chandra_app

# 查看显存 方式1
watch -n 1 nvidia-smi

# 查看显存 方式2
sudo apt install nvtop

nvtop

Comments